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百科 >关于猴痘,这些知识请了解 正文

关于猴痘,这些知识请了解

时间:2023-09-25 00:14:17 来源:网络整理编辑:百科

核心提示

原标题:关于猴痘,这些知识请了解近日,北京、广州接连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。猴痘严重吗?有哪些临床表现?有哪些传染源?治疗效果如何?能自愈吗?6月13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疾控局发布信息,介绍猴痘

原标题:关于猴痘,关于猴痘这些知识请了解

近日 ,知识请解北京、关于猴痘广州接连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。知识请解猴痘严重吗?有哪些临床表现 ?有哪些传染源 ?治疗效果如何 ?能自愈吗 ?6月13日 ,关于猴痘国家卫生健康委、知识请解国家疾控局发布信息,关于猴痘介绍猴痘诊疗和预防相关知识 。知识请解

图片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

认识猴痘

猴痘是关于猴痘一种由猴痘病毒(MPXV)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,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 、知识请解皮疹 、关于猴痘淋巴结肿大 。知识请解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关于猴痘啮齿类动物。灵长类动物(包括猴 、知识请解黑猩猩、关于猴痘人等)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。

传播途径

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物 、血液 、其它体液  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。

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 ,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。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。

人群易感性

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,因此 ,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。

临床表现

潜伏期5至21天,多为6至13天。发病早期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头痛  、嗜睡 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 。90%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 ,如颈部 、腋窝、腹股沟等 。

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。首先出现在面部 ,逐渐蔓延至四肢 。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,直径约0.5至1厘米,质地较硬 ,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。疱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,可累及口腔黏膜 、消化道 、生殖器、结膜和角膜等 。

展开全文

病程约2至4周 。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。

图片来源:国家疾控局

预防

(一)宣传教育

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。

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,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(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)发生接触,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,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。屠宰或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时,应佩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。

加强个人手卫生 。海关 、卫生健康等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,积极 、广泛地宣传猴痘病毒病防治知识  ,使公众及时 、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。

(二)疫苗接种

由于既往猴痘流行地区局限 ,且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,临床症状通常较轻 ,猴痘预防一般采取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,但亦有疫苗可以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。

由于存在交叉免疫,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,我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 ,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,而暴露后2周内 ,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,约85%可产生免疫力 ,减轻症状严重性。

(三)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

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 ,出现皮疹等症状时 ,应主动就医,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,以助于诊断和治疗。

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,尚未出现症状,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。

治疗和预后

(一)治疗

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。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。

(二)预后

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 。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,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 、病毒暴露程度  、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。